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的一代帝王,他一继位,就面临着魏、楚、秦、燕、齐五国的五大大军。赵武灵王不畏威胁论,强硬处理此事,结果五国先放手,只好退兵。后来赵武灵王一战成名后,不断对外扩张赵国版图和影响,合纵连横、胡服骑射,在他的领导下,赵国不断壮大。正当他国争霸一方之时,赵国已不知不觉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。但是有这么一位雄主,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,把自己活活饿死,没人来救驾。
有人说英雄难过美人[文]关,赵武灵王就是个[章]不错的例子。一天晚[来]上,赵武灵王做了一[自]个美梦。梦见他和一[历]位绝代佳人相会,二[史]人一起划船嬉戏,谱[大]歌。
在梦醒后,赵武灵王对这位佳人念念不忘,以至在宴请群臣时,也不忘对部下说起这件事,就连这位佳人的神态也记忆犹新。当时有个大臣叫吴广,他听赵武灵王描述,觉得他梦中的佳人与自己的女儿孟姚非常相似,于是将孟姚献给赵武灵王。赵武灵王见了孟姚之后,发觉梦中的佳人果然长得一模一样,于是便封其为皇后。这个佳话,就是“梦中情人”一词的来源。
自获得孟姚之后,赵武灵王夫妇二人便如胶似漆,赵武灵王只要有空,就陪在孟姚的身边。她走后,赵武灵王便会茶不思饭不想。但更让赵武灵王满意的是,孟姚十分懂得分寸,从不向他提这要那,这使二人相处得很舒服。
但遗憾的是,孟姚在陪伴赵武灵王10年后,便早早地离世。在临终之时,她向赵武灵王提出了此生的第一个也是最后的要求:立其公子何为太子。尽管此时赵国已经有了太子,但赵武灵王却不能拒绝这一要求。因此,他废止了公子章的太子位,改立公子何为太子。
在春秋战国时期,废长立幼这类事经常发生,只要处理得好,倒也无妨。实际上,面对赵武灵王的强权,公子章明白自己没有机会去反抗,于是认命。不过,在赵武灵王后面的行动有些让人无法理解。
赵武灵王为何禅让
前299年,赵武灵王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,正是赵国国强盛的时候,而赵国国的势也在蒸蒸日上。然而,正在这时,赵武灵王却作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:把位传给公子何,让他提前继位,自己就退位,做一个类似太上皇的“主父”。
他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
一、为了赵国能够更好地发展
在这一时期,赵国的疆域空前扩大,但随着土地的不断扩张,内政问题也日益突出。这时,赵国既想维持国内的稳定,又想继续开拓疆土,实在是难上加难。臣子还是好说的,毕竟人多,事分着干,还是要应付。但国君就是一个人,需要做决定的事多得不得了。
所以赵武灵王便想要把两君并立起来,公子又何以国君来处理内政,赵武灵王则以“主父”的身份领兵打仗、开疆拓土。父与子二人一文一武,便能使赵国得以继续发展,早晚有一天可以吞并六国,开创万世基业。
2、确保王位的正常交接
根据赵武灵王的经验,往往废长立幼后,王位交替时,易出现诸公子争夺王位。这种情况通常是国家衰退的开始。为避免这类事发生,赵武灵王提前换王位,以便有他在,就能震慑宵小,没人敢作乱。而且,在他死后,公子何就已经坐稳了王位,即使别的公子对王位有想法,也没有任何机会。
赵武灵王退位后失权又想夺回
尽管赵武灵王的初衷是好的,但正所谓“天无二日民无二主”,一个国家出现两个中心,迟早会发生内乱,即使这二人是父子。了解罗马历史的人都知道,由于国家统治能力有限,罗马实行四帝共治制,一国就出现了四位皇帝。因此,这一制度的运行不久就开始出了问题,各皇帝争权,导致罗马帝国内乱。在十多年的混乱之后,罗马帝国重新回归帝制。
可见,赵武灵王搞的这一套是行不通的,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,赵国前途堪忧。幸运的是,赵武灵王退位后几年就开始做事,让问题提前暴露出来。
本来,赵武灵王对自己的定位是像乾隆一样有大权的太上皇,而不是李渊那种不问世事的太上皇。但是,他发觉事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他的控制,与他的期望大不相同。尽管他仍然掌管着军权,但都是赵惠文王(即继位后的公子何)马首是瞻。
而他这“大父”在赵[全]国的地位,则已不能[网]与赵惠文王相比了。[文]即使赵惠文王愿意,[章]随时都可以把武灵王[来]的军权夺去。赵武灵[自]王兵马一生,胡服骑[历]射,这在君王中是一[史]等一的狠人,这种结[大]局他不能接受。要想[全]办法夺回自己让出的[网]权力,他要重新当回[文]赵国的君主。
为达到这个目的,赵[章]武灵王决定好好利用[来]公子章,他废掉了太[自]子的位子。
事实上,相较于公子何,赵武灵王更钟意公子章作自己的继承人。其实不然,公子章无论外表还是性格,都更像赵武灵王。幼年时期,公子章跟随赵武灵王征战沙场,屡立战功。后征讨中山国时,公子章更担任中军等要职,可见其军事才能。赵武灵王的计划是,扶植公子章做大势力,然后二人一起,干掉了赵惠文王,赵武灵王重新国王,立公子章为太子。
但是,公子章有这样[历]的实力吗?还真有。[史]
因为赵武灵王觉得有[大]愧于公子章,所以长[全]久以来,公子章虽被[网]废掉,但仍未失宠,[文]甚至还和赵武灵王一[章]起吃住。赵武灵王的[来]这些举动,使一些思[自]想活跃的大臣认为自[历]己很后悔废太子,于[史]是纷纷向公子章示好[大]。此外,公子章的心[全]腹臣子田不礼为了飞[网]黄腾达,不断鼓励公[文]子章积累力量,等赵[章]武灵王死后夺取王位[来]。于是,公子章也在[自]暗中拉拢大臣,慢慢[历]也形成了一股势力。[史]
对这些事,赵武灵王心里还是有数的,不过这在当时属于正常现象,试问哪位公子交不到几个好大臣呢?因此他并没有停止,毕竟按照他以前的计划,公子章根本没有机会翻身。这时,赵武灵王想夺回王位,公子章这股势力只能勉强起作用。
在295年,赵武灵[大]王就开始行动。于是[全]他找到心腹大臣肥义[网],向他表示自己要封[文]公子章为代王,希望[章]肥义能帮他说服赵惠[来]文王。找到肥义的原[自]因是他三朝时期,都[历]被复用了,是货真价[史]实的三朝元老。赵惠[大]文王处理政务的本事[全]是他教的。如果他愿[网]意帮忙,这件事成功[文]的可能性很大。
赵武灵王这样做,是希望帮助公子章进一步增强实力,便于后边计划的实施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肥义居然拒绝了他的要求。由于肥义自始至终都是忠于赵国,而肥义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。
赵武灵王的这种想法[章],在肥义看来,会引[来]起赵内乱,这是他所[自]不愿看到的。赵武灵[历]王既然拒绝了自己的[史]建议,就得重新制定[大]计划。做了一辈子的[全]赵武灵王,竟然没有[网]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[文]的战术错误,他已经[章]打草惊蛇了。
肥义回去后,又将这件事报告给赵惠文王,建议对赵武灵王的每一步行动都要严加防范,避免其铤而走险,造成赵国内乱。赵惠文王连夜召集心腹大臣商议此事,制定对策。最后,赵惠文王因其特殊的身份地位,决定采取“严防死守”的方针,不给赵武灵王搞事情的机会。
下令将军信期日夜陪伴赵武灵王左右,监视其一举一动,一旦赵武灵王有什么异动,便来汇报,同时,赵惠文王命令赵豹与自己一起到都城去邯郸,赵惠文王看着紧兵符,不给赵武灵王调兵的机会,就让赵豹和他一起到都城去,去看他的下落,赵惠文王看紧兵符,不给赵豹王调兵的机会。
此外,为了保证安全[来],赵惠文王还派公子[自]成和大臣李兑带着赵[历]惠文王的兵符离开了[史]邯郸,一旦事情变得[大]有变,赵惠文王也派[全]公子成和李兑大臣带[网]着赵惠文王离开。对[文]于肥义,出于对他的[章]绝对信任,赵惠文王[来]让他负责搜集各方的[自]情报,居中协调、调[历]度、查漏补缺,使整[史]个计划不会有遗漏。[大]
由于赵惠文王君臣的严防死守,赵武灵王没有可能调兵,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公子章和他的势力。两人在与公子章以及田不礼密交谈后,制订了一项大胆的计划,打算直接除掉赵惠文王,这样既可以避免赵国内乱,又可以夺回他们的权力。
赵武灵王沙丘之变
规划实施的地点,就是战国时期最神奇的地方:沙丘。即秦始皇病逝,秦二世密谋夺取皇位。一天,赵武灵王提出要在沙丘选址建墓,请公子章和赵惠文王随从。这时,赵武灵王还不知道,这里确实成了他葬身之处。那时,为父亲的陵墓选址,这是做儿子应尽的孝道,所以赵惠文王明知有诈,也不得不去。
因为不能有太多的随[全]从,所以他都带着自[网]己的心腹,可以绝对[文]信任那种。等大家都[章]在沙丘宫安顿下来之[来]后,就有人拿着赵武[自]灵王的传令牌去找赵[历]惠文王,说赵武灵王[史]找他吃饭。肥胖不愧[大]是三朝元老,博学多[全]才。本能地告诉他,[网]这件事一定有诈。
所以他建议由自己先[文]去考察一下,同时让[章]赵惠文王提高警卫等[来]级,如果他没有回来[自],就立即派人召公子[历]成和李兑前来勤王。[史]准备好之后,肥义就[大]跟着使者去了。到别[全]宫时,肥义没有看见[网]赵武灵王的身影,他[文]只看见公子章和田不[章]礼。
事实证明,这是公子[来]章的个人行为。他对[自]赵武灵王的安排感到[历]不满,他想当的不是[史]太子,而是赵王,所[大]以他不与赵武灵王商[全]量,就可以修改计划[网]。要先除掉赵惠文王[文],然后软禁赵武灵王[章],这样赵国的权力就[来]在他手里。等公子章[自]见他来的是肥义,知[历]道对方已有所警觉,[史]奈何弓未回头箭,公[大]子章已无退路。于是[全]他只好杀了肥义,又[网]派人前去请赵惠文王[文]赴宴。要是赵惠文王[章]还是不来,他就把士[来]兵杀了。
是的,公子章手里也[自]有士兵,这些人都是[历]他暗中培育的死士。[史]在这种情况下,他的[大]地位要高于作为光杆[全]司令的赵武灵王强。[网]等信使再一次来到赵[文]惠文王家,大家都知[章]道发生了什么事。信[来]期率领赵惠文王的卫[自]兵将公子章等人包围[历],公子章见事情败露[史],于是双方大打出手[大]。
因为赵惠文王带护卫[全]太少,双方一度相持[网]不下。不过,没过多[文]久,公子成和李兑也[章]率军赶到,公子章的[来]这一面无法扛住。
最终,公子章只好跑到主父宫,寻求赵武灵王的庇护。可是,此时的赵武灵王已经无计可施,哪里还可以庇护他。信期、公子成、李兑三人一商量,不了了之。赵武灵王之所以落得这样下场,没有亲信相救,其背后的原因实在是值得好好谈一谈。
第一,赵武灵王不懂政治
首先看一下赵国朝堂的布局。在赵武灵王的统治下,大胆变革,这使赵国强变得更大。但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,他这样做,会产生一批革新派,与之相对应的就会形成一批保守派。而革新派则是一批从支持赵武灵王转变的人,他们是赵武灵王的坚定支持者。例如乐毅、庞暖、剧辛、赵奢等人就是这一类。
保守派是由于赵武灵王的变法,导致了一批利益受损的人,信期、公子成、李兑、赵豹都在其列。关于肥义,他是比较特殊的,属于中间派。对他来说,改变或守旧并不重要,只要对赵国有利,他就赞成。你一定发现,赵惠文王所掌管的大臣,除了肥义外,都是保守派。赵惠文王之所以相信肥义,主要是因为他是赵惠文王的恩师,赵惠文王的治国理念全是肥义教诲,两人的关系十分密切。
所谓保守,则是因为他们绝对不会支持赵武灵王。这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,相反,只有赵惠文王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。所以这些保守派可以说是赵惠文王的坚定支持者。而那些靠赵武灵王上位的革新派,早就被排挤出去了。由此,我们可以了解到赵国沙丘之变的情况。
保守主义者是不会让[自]赵武灵王活下去的,[历]这就是他们不向赵惠[史]文王报告的真正原因[大]。在赵武灵王活着的[全]那一天,他们的心就[网]不稳。
对于赵武灵王的亲信[文]或革新派来说,根本[章]就没有机会去救驾了[来]。不说他们已经被严[自]重边缘化了,要权没[历]有权利,根本无法救[史]驾。
那时候,赵惠文王已[大]经封锁了沙丘宫,这[全]些人压根没有任何消[网]息,当他们知道这是[文]怎么回事时,赵武灵[章]王已经饿死了。
而对于当时赵国的朝[来]局来说,他们已经是[自]自己难保了,还拿什[历]么来救驾?
正是在沙丘之变之后[史],上面提到的乐毅、[大]庞暖、剧辛、赵奢等[全]人,都没有逃出他国[网],而是隐居山林。显[文]然,他们是在躲避灾[章]难。
而且当时唯一能救赵[来]武灵王的大臣就是肥[自]义,可惜公子章把他[历]杀了。
可见,赵武灵王被围攻主父宫时,无人前来救驾,完全是因为他不懂政治。要不然,在异格派受到打压、排挤的时候,他就该趁自己威望还在,对此事进行干预、制止。
第二,赵武灵王不懂人性
人性是什么?追求愿望,趋利避害。事实上,从赵武灵王退位开始,他的结局就已注定。赵惠文王权为何能超过赵武灵王?由于他掌管行政权力,人事任免权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。
因此,那些想要升官[史]发财、加爵的人,都[大]投赵惠文王的手下去[全]了。即使是与公子章[网]眉来眼去的大臣,也[文]多半是骑墙党,甚至[章]赵惠文王内应。人性[来]就是这样。
但是,赵武灵王却天真地认为,臣子们忠于自己,就是因为他的英明,有王者的气质。所以他错判了一切。不谈保守派和革新派,光是说那些被赵武灵王重用,在赵惠文王朝廷里混得好的官员就没有人来救他。理由很简单,这些人现在跟着赵惠文王吃香喝辣,为什么要来救赵武灵王?冒险,而且不划算。而且所有这些,都是人类的本性使然。
最终得出结论,英明[自]一世的赵武灵王,之[历]所以最后被活活饿死[史],也没有亲信来救,[大]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政[全]治一无所知,只好坚[网]定支持他的革新派遭[文]到排挤、压制。另一[章]种是由于他不懂得人[来]性,使得其他官员出[自]于利益考虑,都站在[历]赵惠文王的一边。
原本是一个美满的家[史]庭,父慈子孝多好,[大]赵武灵王偏要将二王[全]并立,直接自掘坟墓[网]。那么,他就这样堕[文]落了,怪不得别人。[章]